学术不端文献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
为何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会屡禁不止呢? 01 与利益、“帽子”挂钩,是学术不端的主要诱因 蔡元培曾指出:“大学者,研究高深学问者也。 ” 大学学术研究的目的,本应该是创新学术成果,服务人才培养,推动文明进步。
学术不端问题的解决,建立更加完备的法律制度是前提,也是较为容易实现的目标。 但教学科研人员、学术共同体乃至社会各界真正建立起对学术道德的信仰,才是问题的根本。 学术研究的底线是学术道德,学术研究的红线是法律规范。
研究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,学习能力是其发展的原动力,高校的培养更是具有关键性的作用,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工作,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人才,解决学术不端原因造成的问题,我们结合Z 大学现有制度及多年的教学改革经验, 对预防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: 可定期开展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大会。 学校相关部门可定期组织举办学术道德交流会,从理论上讲解学术道德的知识体系和规范体系,提高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的认知水平;也可以通过优秀毕业生讲述自身的学术经历和学习感受,为在校生立榜样、树学风起到积极的作用。 开设有关专业的论文写作指导课程,使学生规范学术意识、拓宽知识面、积累写作经验、提升专业文献阅读量。 严格实施导师责任制,发挥导师及任课教师的作用。
在研究生阶段,学校实施“导师责任制”。 很多导师在发现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时,往往出于维护学生、自身和学院声誉的目的,对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处罚力度较轻,甚至包庇隐瞒,造成不良影响。 针对以上三点问题,我们进一步从2019—2020 学年报名使用管理系统的课程中,对查重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,可以在总文字复制比区间的统计中看出,复制比率在0%~10%的文献篇数约占80%,10%~20%的文献篇数约占15%,且随着总文字复制比率越来越高,文献篇数越来越少,但在90%~100%的区间内,复制的文献篇数反超于复制比在40%~50%区间的篇数。